忏悔录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苦命的老姑,我对不起你

 

说到底,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对老姑曾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很快就忽略和忘记了。 ———作者

这是早年在辽宁老家照的照片。前排右一是本文作者,后排左二穿白色棉服的是老姑


生活的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许多往事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可有些人、有些事总是被沉淀下来,任凭岁月流逝,历久弥新。就像我那可怜的老姑,不时地出现在我的梦中,而我再也见不到她。唉!我们与身边的亲人只有一辈子的缘分,一定要加倍珍惜,懂得感恩,一旦天地相隔,就永远不得相见,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懊悔。

 

老姑像母亲般地照顾我


  我是1972年在吉林市出生的。由于爸爸妈妈都上班,没人照看我。我刚满一岁时,当兵的二叔恰好出差经过我家,于是我被二叔抱上火车来到辽宁省佟二堡镇所属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是爷爷奶奶的家。


  当时大姑已经出嫁,二叔在外当兵,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上中学的老姑和年幼的老叔。农村重男轻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姑边上学边干农活。她虽小,但对我却倍加爱护,放学回来照看我,喂我吃饭,给我洗洗涮涮,真像妈妈一样。可那时的她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是个孩子。


  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当时的农村物质极为匮乏,每天的主食就是高粱米饭,小孩子根本没见过现在琳琅满目的零食以及水果。在奶奶家门口,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拎着一个大兜子,叫喊着旧物换糖。我好奇地问老姑什么是糖。望着我渴求的目光,老姑为了我竟然瞒着奶奶,偷偷地用家里的旧衣服给我换了一小包硬糖。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糖,真甜啊!以至于多年以后,我无论再吃多么高档的糖果,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么甜到心窝里的感觉了。后来这事被奶奶发现,还把老姑一顿揍,骂她嘴馋,不带好样儿。要知道,那个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不错了,吃糖确实过于奢侈了。


  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小孩在村东头玩。那是一片洼地,雨后出现一个水坑,我们几个淘气孩子在水里嬉戏追逐。谁也没注意,一棵被砍掉树干的树根没在水里,而我不小心被树根扎到脚踝部,立刻血流如注。那几个小孩吓傻了,一哄而散。


  我哭着一瘸一拐地挪回家,血滴了一路。老姑恰巧在家,她二话没说,背起我跑了十多分钟,来到赤脚医生家里。赤脚医生给我简单地消毒、包扎上了。回到家,每隔两天,老姑便用她抹脸、刷牙用的牙粉给我换药,我的伤口竟然被她的土方治愈了。不过,直到现在,我的脚踝受伤处还留有一个大疤痕。看到它,我就仿佛看到老姑背着我,心急如焚、气喘吁吁地往赤脚医生家奔跑的画面。


  慈禧太后曾经写过一首给母亲的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此诗用在我老姑身上恰如其分。我是她的心头肉,她就像我的妈妈,不仅为我流过汗,还曾为我流过泪。


  一次,我手背上长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是啥,天天揪却天天长,越来越大。老姑请教见识多的老人后,回家就拿一根细线,套在它的根部,使劲勒,疼得我嗷嗷乱叫。老姑的眼泪也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她虽然心疼我,可就是不撒手,勒了好长时间。还真是神了,过了几天,它竟然一点点地瘪了,最后脱落了。老姑说,我这是“公瘊子”,勒住后血液不流通就好了,要是母的得窜满手,要想都勒掉就更疼了。现在想来,老姑对我真是爱之深、责之切。


  那时的农村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没有电视,电器只有电灯,漫长的冬天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就更无聊了。奶奶家附近有个小山坡,由于大家都往上倒水,天长日久,小土坡竟被浇成一个天然冰坡。于是,老姑给我找了一个土篮,我每天坐在土篮里往下滑。我常常玩得人仰马翻,却也不亦乐乎,这也成为我冬天雷打不动的游戏之一。夏天,老姑爱领我到河边洗澡,每次都给我搓后背。她偶尔还和大人们抓麻雀,给我烤了吃。正是在老姑的陪伴下,我顺利度过了那段无忧无虑、苦乐交织的童年岁月。


  1978年,我6岁了,该上学了,老姑和奶奶送我回到吉林市的家中。我由于和父母多年未见,感情很生疏,始终不肯叫爸妈。老姑不放心,留了下来。


  说来也怪,在农村时,我像个野孩子般皮实,也不怎么得病,从未吃过药、打过针,可一回到城里,一变天我就感冒。于是,爸爸妈妈齐上阵,灌我药吃,并成为生活常态。一次,我有病吃药,喂了就吐,就是不往下咽。爸爸没了耐心,情急之下,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我鼻子顿时流出血来。老姑看到了,眼泪刷地落下,转身背包就要回家。后经爸爸苦苦哀求,才将老姑留下来。这样磕磕绊绊磨合了半年,看到我与父母关系融洽些了,老姑才放心地回家了。没想到,这一别,在21年里,我和她只相聚过三次。

 

我与老姑的三次相聚


  几年后,老姑结婚了。据说,老姑父长得很英俊。老姑结婚以后,共来过吉林市两次。


  第一次是1979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姑来吉林买金戒指,在我家待了十来天。那时许多人家都留有祖传的金戒指,在那仅能维持温饱的年代,多数人对它不以为贵。那时许多地方不通公交车,老姑每天步行,到吉林市郊区的三台子、四台子、下洼子……走街串户,买金戒指。有时一天能买好几个,有时走了一整天都买不到一个,回到家累得腿都抬不起来了。记得我曾跟她一起去下洼子买过金戒指。下洼子离吉林市挺远的,老姑挨家挨户地敲门收购,还叮嘱我说:“你别管我叫老姑,就说你是给我带路的,免得他们后悔,找你家麻烦。”那时金戒指很便宜,老姑五元一个买,回辽宁有收的,再十元一个卖掉,挣点差价。那个年代刚刚实行市场经济,做这种买卖的人很少,应该说老姑很有经济头脑。


  第二次是1983年,老姑来吉林卖皮衣,也在我家待了十来天。她家所在的佟二堡镇开始做皮衣生意了,她就背着几大包皮衣到吉林卖,也是为了探探这边的行情。她来时,在长春的旅馆遇到小偷,皮衣丢了好几件。尽管她心里很上火,可是到我家后,又是给我买衣服,又是给我买好吃的,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自己打掉牙往肚里咽。记得我曾跟她到我家附近的部队、厂矿叫卖。重重的皮衣压得瘦弱的老姑直不起腰来,走走停停,有时还要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无礼驱逐,像“去去去,别在这儿卖”等话,至今言犹在耳,苦不堪言。


  遥想当年,老姑是多么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啊!她那单薄的臂膀要背负怎样的家庭重担呢?直到1985年,我初二放暑假回到阔别七年的辽宁农村老家,才算真正走进她的生活。这也是我第三次与老姑相聚。


  当时奶奶还在世,奶奶家离佟二堡镇不远,我去老姑家待了几天。那时佟二堡镇因皮装生意渐渐富裕起来了,已经今非昔比。特别是老姑家,由于她做买卖肯吃苦,又勤俭操持,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新盖的大瓦房琉璃镶翠,宽敞明亮,家具、摆设也是应有尽有。


  我在老姑家的几天里,老姑很忙,自己照着样子制作皮夹克卖。我则帮她带孩子、洗衣服等,她已忙得无暇顾及这些杂事。这时我才得知,老姑与老姑父结婚时,老姑父的家庭极其贫困。老姑结婚一年后公公就去世了,婆婆领着六个小姑小叔艰难度日,最小的小叔不到一岁,与老姑的大儿子一般大。老姑父是长子,母亲和六个弟妹都靠他。老姑嫁过来后,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着这个家的贫穷面貌,帮衬着婆婆将小叔子、小姑子一个个抚养成人,有的还帮助结婚成家。了解情况的人无不对老姑交口称赞,都说这家人多亏了老姑,她太能干了。


  可是命运弄人,我勤劳善良的老姑真的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温暖了周遭,而自己却流着泪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1999年夏天的一天,我女儿快两周岁时,没人看护,无奈送到托儿所。刚到托儿所,女儿很闹,我一离开,她便哇哇哭,我只能狠心走,结果是我回到单位还惦记着她,偷偷地掉眼泪。就在这时,老姑父来电话了,说老姑得了乳腺癌,手术没有成功,癌细胞已经迅速扩散到了淋巴等处,让我爸帮着买杜冷丁镇痛。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真想马上飞到老姑身边陪伴她。可是面对嗷嗷待哺的女儿,我实在舍不得离开一步,最终没有去看老姑。到秋天的时候,老姑便心有不甘地撒手人寰了。老姑去世时才44岁,留下两个儿子,最小的才5岁。

 

对老姑的遗憾伴随终生


  爸爸从辽宁回来后说,老姑去世前瘦得皮包骨,肉都腐烂了,一按一个坑,每天疼得死去活来,真的是生不如死,遭了不少罪。可她清醒时还向爸爸问起我的情况,并托人给我买了一条红色带鸳鸯图案的大毛毯,补做我的结婚礼物。


  听了爸爸的描述,抚摸着那柔软温暖的毛毯,睹物思人,我哭了好几场,后悔没去见她最后一面,没去抚慰她因病魔缠身要永别孩子时那颗痛苦的心。哪怕在她床前说几句暖人心的只言片语也行啊!可是我却什么也没为老姑做。与老姑的生命相比,我和孩子的短暂离别又何足挂齿呢?我真是追悔莫及。


  老姑的一生总是默默地为别人付出,日子刚好点,还没享到什么福,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了。我小时候老姑那么照顾我,像母亲一般疼爱我,可我自从毕业后就忙着上班、结婚、生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日子当中,甚至连她最后一面都没去见。而且老姑去世后,我对她的两个孩子也没有任何帮助和照顾。


  往事不堪回首。那是2008年,我的女儿小学毕业,我领她去大连玩时,先去了趟佟二堡镇买貂皮大衣,可我竟然没有去看望老姑的孩子们!那时,从吉林市到那边已经有专线车了。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看着房屋树木等撒欢地往后跑,我心潮澎湃,往事也像过电影一样回到了从前。想起老姑过去对我的千般情万般好,想起老姑为我流过的泪做过的事……我不由得泪流满面,完全没有理会身边的女儿及对面的乘客向我投来的好奇目光。同时,在去不去看望老姑的孩子们这个问题上,我的内心也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不去吧,还真有点说不过去,都到老姑的家门口了,我真的很挂念两个孩子的现状。去吧,一想到多年不见两个孩子,我怎么也得给点儿见面礼。另外,二叔和老叔家也在那里住,他们也有好几个孩子,我若去的话,都得给点儿见面礼。给少了拿不出手,给多了又觉得此行负担重。经过再三思考,最后还是利己思想占了上风。我到达佟二堡镇后,匆匆买完貂皮大衣,然后像个逃兵一样,坐上火车飞也似的离开了。我领着女儿到大连“发现王国”玩了好几天,却没有什么良心“发现”。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人到中年的我静下心来,缅怀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重新界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渐渐感悟到:有时候,我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的血液。


  扪心自问,时至今日,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老姑了。老姑对我的恩情一点也不比妈妈少。在我缺少父母疼爱的童年,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照顾我,舐犊情深。在那个缺少游戏的年代,是她变着法儿地丰富我的生活。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虽然父母没在身边,却没有任何心理阴影相伴,这都是老姑的功劳。而我呢,长大了、翅膀硬了,就渐渐把她的好淡忘了。我从未给她买过一件衣服,尽过一次孝心。在她弥留之际,仅仅因为孩子小舍不得扔在家里就没去见她最后一面。还有,她去世后,我也从未主动关心过她的孩子,甚至到家门口都没去看望一下,至今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了。亲戚之间就是这样,越不来往越生疏,不知他们哥儿俩是否像我一样幸运地遇上一位爱他们的好姑姑。


  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还不如蜜蜂和树叶,完全忘记了需要感谢我的老姑,需要报答我的老姑。说到底,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对老姑曾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很快就忽略和忘记了。难道不是吗?回忆老姑给予我的爱,多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可我却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谁让她是我的老姑呢?而我自己呢,只考虑自己的孩子及小家庭,只看重金钱得失,对老姑完全没有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人生在世,有些人可以遗忘,有些事可以重来,但失去至爱亲人的遗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无以言状地累积,并不断地撞击心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梦到老姑。我正在工作,她突然就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外,扛着一个巨大的装满皮衣的包,满脸汗水……一晃儿老姑去世已经15年了,一想起她弥留之际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就像掉进了逃不出的心罚。我真想对天堂中的老姑大声说:“对不起,我爱你!”如果天与地能通信,我希望老姑能收到我由衷的忏悔和深深的思念。


梅子

留言列表
发表评论
来宾的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