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我的好主意给单位带来麻烦一箩筐

我特别想对我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说:“谢谢你们!还有,对不起!” ———作者


1986年,我在平东给水所留影



1988年,我(前排右)与同事在单位办公室留影,其中前排(左)就是文中提到的杨副段长。他当时已调到我单位,任党支部书记


  我叫徐忠仁, 今年74岁了,退休前是长春水电段四平供电所的一名职工。 回首我这一生,自以为没做过坏事,没打过人,没骂过人,包括自己的子女; 也没坑过谁,更没骗过谁,自我感觉心安理得。 可就是有一件事,每当想起来,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欠妥,非常对不起我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 今借《新文化报》扪心栏目,把它公布出来,让大家品评一下。

因为停电,电视节目无法正常播出

  那还是在1984年的时候,电视机这个“王谢堂前燕”,刚刚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们都把它叫“小电影”。 它当时不但是人们富裕程度的标志, 也是年轻人结婚时的新四大件(上世纪50年代,人们追求“三响一转”———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称“老四大件”,到80年代,以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摩托车为代表的“新四大件” 进入普通家庭。 ———编者注)之一,更是人们文化生活所追求和向往的。 那时市面上还见不到彩色电视机, 有的人家为了购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竟托门子、找亲戚;为了攒够钱,全家甚至甘愿吃上一年的大咸菜。

  谁家买了一台电视机,大家都争着去看。上级给我们单位买了一台上海产“金星牌”16英寸黑白电视机,怕被盗,每天派一个干部值班看守。记得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霍元甲》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有电视机的家庭, 人们每天下班回家,不洗脸,不吃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节目,不管啥节目都看,并且一直看到屏幕上说“再见”才算完事。

  可是,那时我们的四平电视台,却只有一套节目,还是转播中央电视台的。由于市内还没有电视塔,为了便于接收和播出的需要, 转播台设在了离市区三十多公里的山门镇东南面一座410米高的山顶上, 播出条件非常差。

  眼看春节就要到了, 人们都在眼巴巴地盼望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可是每当打开电视机时,往往会出现满屏幕的雪花点,根本没有信号,啥节目也看不到。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转播台停电, 无法播出。 那为什么会停电呢? 因为那时电力奇缺,全市所有的工矿企业都要按计划停电。为了有效地节省电力,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三电办公室”,把有限的电力,细化到每个用电单位,制定出指标,只能节约,不得超过,发现超标,立即拉闸限电,所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完全由用电单位自己负责。

  工业用电尚且如此,农业用电就更无法保障了, 而冬季又是农闲季节,隔三差五停电就无法避免了。

  没有电,电视节目无法播法,全市人民都看不到电视节目, 意见非常大,市领导都很着急,市广播电视局的压力非常大。 讨论来,研究去,办法只有一个, 就是必须要由市内到转播台新建一条专线供电, 脱离农业线路。 这就需要一百多万元的经费, 而广播电视局根本拿不出这笔巨资。 再说就是能筹措到这笔经费,也无法施工,那可是滴水成冰的严冬季节,地冻得像石头一样硬,一镐下去,手都震麻了,还刨不出拳头大个小坑。 那个时代可没有挖掘机, 施工完全靠人力完成。 况且春节就要到了,时间也不允许啊!

  我那时是供电所的通信员,有时上市广播电视局送广播稿。 正在他们无计可施时,我帮他们想出了一个既不用花钱, 也不用费力,而且马上就可以供电的好办法。


利用一条闲置的铁路供电专线,让全市人都看到电视节目

  原来,在我们四平铁路供电所有一条直通山门水库、新建的10千伏高压供电线路,当时却闲着没有使用。 这本来是我们给山门给水所供电的一条专线,建成后由于山门水库库容不足,无水可供,山门给水所只好停泵,这条线路也就停用了,在那儿闲着。如果把它利用上,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我找个机会,把这一想法和广播电视局的领导一说,他们特别高兴。但是,用铁路的电是要有一番严格的审批手续的,何况当时用电指标已压缩到最低,一般情况下,铁路外用电是不会被批准的。

  最后,还是我这个“内奸”给他们指出一个好办法。我让他们直接去长春铁路水电段,专门找主管电力工作的杨副段长,有可能批准。因为杨副段长家住四平,看不到电视节目,他也一定很着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一定会帮助解决的。

  这一招果然奏效,用电手续真就批下来了,接下来转线施工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们四平铁路供电所身上。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里,我们供电所的王主任亲自带领着检修工区的同志们,来到了山门给水所。 他们要在这里把农电线路断开,把往山里去的线路转接到铁路的线路上,这样就避开了整个山门镇,只给电视转播台提供电源。

  这可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人爬到电杆上只十几分钟, 手脚就冻麻了,不得不下来,跺跺脚、搓搓手,稍微活动一下,再重新爬上去继续工作。

  经过一天的努力, 终于转线成功。这样,广播电视局一分钱没有花,就彻底地解决了电视转播台的供电问题。

  后来,又把四平东部的广播电台发射台也接到了我们的线路上。

  由于我们铁路属于一级负荷供电(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的政治、 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负荷,叫做一级负荷。 如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讯枢纽、重要的国际活动场所、重要的宾馆、医院的手术室、重要的生物实验室等。 对一级负荷,要求供电系统当线路发生故障停电时,仍保证其连续供电。 ———编者注),是必保单位,因此四平广播电视局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再也没有受到停电影响,保证了各种节目正常播出。 全市人民皆大欢喜,欢欢乐乐地度过了春节。


我的好主意,让我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吃尽了苦头

  他们的问题解决了,却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一大堆难题。不只是难题,还有无穷后患。对于这些,我在给他们建议之前就已心知肚明,早有预料。

  首先是用电超指标问题。因为电力奇缺,各单位的用电指标已经压缩到最低。 为了确保指标的完成, 我们减少了一切不必要的照明,停用了部分设备,并由专人监控,实行“削峰填谷”。就是这样,每月都很难保证不超标。现在又新增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负荷,就造成了月月超指标。

  上级领导对我们很不满意,在每月一次的节电会议上, 主持人的第一句总是:“铁路来了没有? ”当得知我们已经到会时, 紧接着的第二句就是:“开完会铁路不要走。 ”为什么不让我们走? 吃小灶呗,是挨批的小灶。 因为我们用电月月超指标,但又是一级负荷,有“自动闭塞”(铁轨上安装有一个个类似传感器一样的接收装置, 只要前方列车的车轮压上钢轨,“前方列车占用轨道”的信息,就会通过铁轨,传送给后方列车和调度中心。 后方列车接到前方列车的位置信息后, 调整速度, 以保证两车之间有个安全的距离, 这个安全距离也叫闭塞区。 自动闭塞系统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信号控制系统。 当列车在某一区间因停电、熄火等原因,主动或被动停车,其轨道区间就会向后续列车发出信号, 后续列车就会及时降速停下来。———编者注),他们又不能随便拉闸限电, 剩下的只能是批评。

  人家的批评是对的, 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并坚决改正,认真做好节电工作,保证用电指标。可到下月还是超标, 结果我们就陷入了老超标、老挨批、老检讨,老不改的怪圈。

  其次就是维修费的问题。 这三十多公里的电线路, 每年的人工费不算,光材料费就得一万多元,他们广播电视局没有能力维修。 因为由我们供电, 维修工作就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身上。

  但材料费得他们出。他们强调经费紧张,最后同意每年只给7500元,可是几年来一直没有拨款,一直拖到1990年。单位派我去催款。他们主管工程的李副局长又再次强调资金紧

  张,无能力拨款。后来我列举了几次较大维修, 所用款项已很多,再不拨款我们只好停供,他才很不情愿地同意一年给拨5000元。 在各种材料普遍涨价的情况下, 他们却把材料费又给降低了2500元。 但为了全市人能够看上电视节目,我们也只好同意。

  而最大的困难, 还是对这条线路的维修和养护工作。

  首先是巡检。电线路不送电是不用巡检的, 这条线路送电后,按照规定每月必须巡检两次。谁都不愿意干这个活。因为我们原有的电线路一般都在站内,一上午就可以

  巡检一条,中午回来吃饭,下午就不用出去了。城外的电线路也都在铁路线旁边,有路可走,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在小站乘火车回来。可是这条线路就不行,从四平出去后,全都在庄稼地里,无路可走,一到山门镇就得经过“二郎山庄”, 接着就是山门水库,线路全都在高山密林中。而巡检的要求是必须要在线路下面行走,一棵杆接一棵杆地仔细查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此要带上脚扣、腰带、绝缘拉杆、绝缘手套等工具和一些应急的材料。 一路上要跋山涉水,遇到雨雪天气,山路又陡又滑,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冬天冷,夏天热,走得又饥又渴,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好不容易快到头了,最后还得爬上最高的一座山,因为电视转播台就在山顶上。 爬山的过程尤其艰辛,都是重装,一步步往上爬,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 巡检完毕,早已是筋疲力尽了, 却还要一步步走回来,因为山里是无车可乘的。

  有的同志气得直骂:“这真是叫花子吃冷饭———自讨苦吃。是谁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害得大家跟着吃苦!”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话,我听了,也只当没听见,有时也装模作样地附和几句。因为确实是我惹的祸,我无颜面对大家。

  最大的麻烦是由山门水库到转播台的几公里电线路。由于还是利用原有的农电线路, 质量特别差,又都在深山密林中,春季树木吸足了水分,枝繁叶茂,风一摇碰到高压线上,就会造成接地,导致跳闸。这时不管黑夜白天都得立即查找,排除故障,恢复送电。

  有一次风大雨狂, 接地严重,竟引起越级跳闸,影响了四平至昌图的“自动闭塞”, 致使多趟列车中途停车,造成了行车事故。 王主任带领全体人员,顶着狂风,冒着大雨,足足干了一宿,才恢复了供电。 虽然累得人困马乏,还是遭到了上级的严厉批评,因为造成了行车事故。

  有一次下大暴雨,水流太急,把一棵电杆冲倒了。同志们顶着大雨奔赴现场, 可刚刚干了一会儿天竟晴了,露出了火辣辣的太阳。俗话说,“雨后的日头, 后老婆的舌头”,都是很“毒”的。由于在泥水中立电杆的难度很大,大家是在齐腰深的水中作业, 有不少人只穿个短裤,等电杆立好后,恢复送电时,大家才发现在烈日下干活,皮肤都被灼伤了,肩上火辣辣地痛,后来竟脱了一层皮。

  还有一处供电线路在部队的靶场,有一棵电杆被跳弹打得水泥全部脱落,露出了里面的钢筋,随时有折断危险。我们不得不进行排迁,把线路挪了位置。

  最危险的一次是: 有人用枪打鸟,竟把高压线打断,落在了地上。由于是在冬季,高压线落地后,刺刺地直冒火星, 高压电流把冻土块烧得像发糕一样, 把地面上的苞米茬儿都烧着了。 这要是落在谁家房子上,准得失火,若是附近有人……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故障经常出现,防不胜防。不管白天黑夜,还是风霜雨雪,每次出现故障都得立即查找,及时修复,保证供电。而每次干活回来,尽管是又累又饿,人困马乏,而得到的还是上级领导的批评。其理由是,我们的线路维修得不好,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才会经常出故障。 每到年末,就会影响单位全年的成绩,评不上先进。


做好事不敢留名,因为怕挨骂

  我知道, 这一切都是我一个人造成的,我又不敢说出来,只能装聋作哑,和没事人一样。可我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内疚得很,总觉得对不起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

  本来, 没有这条供电线路时,大家的工作是挺轻闲、 挺自在的,因为我的这个主意,给领导和同志们添了很大的麻烦,害得大家多吃了很多苦、多受了不少累,不但评不上先进,还得总挨上级批评。 我真是于心不忍,愧对大家啊!

  虽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算是做了件好事,解决了全市人看电视难的大问题,也给广播电视局省了不少钱。但是,人家是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我是不敢留名,因为留名就意味着挨骂。

  现在,干过这个活的人,大多都已经退休,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了, 可我心里的不安并没有减少,索性把它写出来,希望得到他们的谅解和宽恕。

  最后,我特别想对我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说:“谢谢你们! 还有,对不起! ”

  徐忠仁



作者:黑白世界 分类:同事 浏览:1804 评论:0
留言列表
发表评论
来宾的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