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贪恋山光水色独自登顶,下山遇险害众人救助久等

 郑先生父子三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助人为乐的友善举动,让我余生感激不尽。 ——作者

旅游途中,李有志老先生与老伴儿、儿媳妇在旅游景点合影

李有志老先生要送给恩人郑先生一家的礼物———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接力纪念砖

山海相连,海天一色的崂山风景区


我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每当外出时,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我总是向窗外望去,看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川、一行行树、一片片田……这些景象,令我心旷神怡,兴致勃发。


  在古稀之年,有机会参加旅游团是桩幸事。这个团共有九个家庭二十七人组成,其中有儿童也有老年人,我是最年长的一位。


  我们这次旅游的景区是烟台、威海、刘公岛、青岛、崂山、蓬莱、长岛等。这些景区都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唯有让我仰慕已久、巍峨雄伟的崂山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遗憾,令我懊悔不已,惭愧不已。

 

景色迷人


  2014年7月22日上午,我们旅游团从风景秀丽,素有“黄海明珠”之称的青岛出发,途经石老人、登瀛、徐福岛,到达太清宫景区。一路上山峦起伏,逶迤连绵,氤氲缭绕,特别是“太清水月”、“明霞散绮”、“龙潭喷雨”、“海峤仙墩”等胜景更是应接不暇,亦真亦幻,美不胜收。


  崂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它距青岛市中心四十余公里,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山海相连,风景灵秀,富有神韵仙气,故称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据历史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登过此山,寻仙讨药。到了宋元时期,崂山兴建寺庙观刹,后来成为道教名山,现仍香火不断。


  崂山南麓,入水处是个登山口,我们踏上花岗岩石材铺就的石板路拾级而上,左侧是排列整齐的商铺摊床,有日用品、工艺品、饮食品、干鲜水果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右侧多是陡峭山崖,设有铁护栏和铁锁链等安全措施,并警示游人不要靠近,以免发生意外;间或还有山轿排列成行,为登山游客服务。


  向上张望,右侧一泓清潭,像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山腰间,映现出晶莹的光芒,这就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龙潭水库,亦称是龙潭瀑布。水库里的水即是名扬中外的崂山矿泉水。其水质澄明清澈,甘冽爽口,可与世界名牌产品法国维西矿泉水媲美,畅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资料介绍,崂山矿泉水不断有新的品种问世,目前除了有咸味矿泉水外,还有添加少量香料的淡味矿泉水,另外还有加入白花蛇草成分的白花蛇草矿泉水,它是具有防癌作用的理想饮料。


  青岛啤酒历史悠久,更是名扬国内外,名牌盛传不衰,久居鳌头。其啤酒液淡黄透明,泡沫细腻持久,酒花香郁纯正,爽口怡神,之所以久负盛名,除了以优质大麦、大米、啤酒花做原料之外,主要得益于崂山矿泉水。


  崂山与众不同,它山上有山,石上有石。有的山体披绿,有的山体裸露,巨石下泉水潺潺,清澈见底,汇入龙潭水库。


  上清宫是座寺院,朱柱红门,古木参天,遮云蔽日,幽静雅丽;香炉烟雾升腾,香客虔诚膜拜,祈福保平安。


  过了上清宫,林木森森,万籁俱寂,据说快到山顶了。果不其然,未有多时,就到了崂山顶。山顶上矗立着一块巨石,上刻隶书体“明霞洞”三个雄浑苍劲的大字。山顶之上,是道观寺院,雅典壮观,金碧辉煌,是道教徒的洞天福地。


  崂山是我国道教圣地之一。道教是我国首创的宗教。东汉时期,相传张天师张道陵为创始人,奉先秦老聃(老子)为道教教主和最高天神。道教讲究长生、飞仙,重视神仙,从玉皇大帝到阎罗天子,虚构出一整套鬼神。道教派别很多,元朝以后演变成两大宗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前者不许结婚,不可食荤腥;后者比较开放,不甚严格,可以结婚成家。


  道观中的主持也叫住持,就是“久住护持”之意。在我们游览中如遇见道士应称“道长”,表示敬重,遇有学问的道士,则称“高功”。


  道教主要供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王母娘娘、东华帝君,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道教认为,天上有玉清、上清、太清三个仙境,是道教修行的三个最高境界。所以,道观中多有三清殿,殿内供奉三清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道观中还有三官殿,内供天官、地官、水官,传此三官为尧、舜、禹。据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观中还供奉张天师、吕洞宾、王重阳、张紫阳、汉钟离、丘处机、张三丰等人。还供奉山神、土地、城隍、财神、灶王,真武帝君等……


  我站在山顶的石坪上,俯瞰环视,真是站得高看得远,一览众山小啊!

 

回程迷路


  我正陶醉于大自然的梦幻里流连忘返之时,猛然想起该往回走了。此时我才发现,身边跟随的老伴儿和儿媳不见了,其他同团的人也不见了。我向游人一问,不由得大吃一惊,已是中午十二点了。糟了!这正是我们团下山集合约定的时间。我心里慌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匆匆地向山下走去。


  我心想,照原路往回返,不会走错路吧?果不其然,越走越不像原来上山之路,坡陡路窄,石级不整,横三竖四,七扭八歪,不牢不稳,还没有安全护栏,与上山之路大相径庭。可这一阴差阳错被我知晓时已晚矣,要想返回上山之路已是不可能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


  路上,两名歇肩的轿夫告诉我说:“老大爷,您走错路了,这是崂山中路,一般外地游人都不走这条路,因为奇险难走,有的地段事故频发。您上山的路是崂山南路,要比这条路好走得多……”烈日炎炎,酷暑袭人,我已汗流浃背,背心如洗,每迈一步都很吃力。


  路两旁,草木萋萋,阴森可怖,路旁还竖立一块醒目的警示牌:“请注意,此处有毒蛇,常把游人伤。”这条路确实令人打憷。


  这条路虽难行,但景点不少,如景色诱人、富有情趣传说的“钓鱼台”和“八仙墩”都是并不多见的景观。可是我都无暇顾及和观赏,不能不说有些遗憾。


  惊险一幕坎坷崎岖的路,越来越艰险,左是悬崖右是峭壁,不敢下视,其境不是万丈深渊也是千尺悬崖,心里打憷眼里发晕。这时我定神凝思默想,可不能轻举妄动,千万要慎之又慎。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初,交通不便,为探望病重的母亲,我曾三次爬黑山涉辽水,夜行百里,并有野狼威胁也无所畏惧,可谓胆子不小。相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登上华山时,吓得失声流涕,我虽没有吓得哭鼻子,也着实受惊不小,于是便一阵胡思乱想,想到人离世时有多种葬法:火葬、水葬、土葬、天葬、海葬、沙葬……我这要是掉下悬崖,那就是山葬了。


  路陡阶滑,我像下云梯一样,小心翼翼,背朝前胸朝后,手扶石阶一磴一磴地下。尽管如此,还是一脚蹬空,立刻出了一身冷汗,一阵眩晕,摔下悬崖,昏厥过去……


  自咒谶语,果得应验。当我醒过来时,定睛一看,异常激动,喜泪盈眶,因为一棵不知名的约有碗口粗细的小树,把我横腰拦在悬崖的边缘上,使我未有坠下,幸免于难。


  这一惊魂桥段,此后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我十分感谢上苍,它真是太厚爱我了。德国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胥·黑塞曾说过,“草木是圣物”。是的,它们是有灵性的,这棵不知名的小树,就是我的救命之主。我心里祝愿它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地成长,像蓬莱阁仙人留下的有千年树龄的唐槐那样长寿,让人世代景仰。


  我是无神论者,可此时,我却疑惑地默想着,莫非是我登上清宫寺院时没有进香祷告祈求神灵保佑,方遭不幸?于是我正襟危坐,默默祈祷诸神仙保佑,让我平安下山。

 

路遇恩人


  山下旅游团的人们,一定着急地等待我的回归,我心急如焚,挣扎起来下山。可是力不从心,体能严重透支,每下一个石阶都很困难,站立不稳,抬不起脚,迈不开腿,每走一步都要薅住路旁的蒿草才能稳住身体,不致跌倒。就是这样慢慢地向下去,还是险情迭生,虚汗淋漓。实在是疲惫不堪,不能自主,索性就地休憩。


  在我一筹莫展的关键时刻,从山下上来三位游客,也坐下来歇息。此时,我似乎预感到绝处逢生的一线希望。


  他们是石家庄市的郑先生和儿子、儿媳妇三人。郑先生惊讶而关切地问我:“您老怎么一个人下山?”我说:“为了登上山顶,脱离了旅游团和陪护的亲人,返回迷路了。”


  中午,我没有吃东西,又饥又渴,饥肠辘辘。郑先生看出我饥渴的样子,就从食品袋里掏出一个大西红柿让我吃。我不好意思地推辞说:“你们吃吧。”郑先生说:“我们刚刚用完午餐,别客气,您吃吧,增加点体力好赶路。”饥不择食,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顿时觉得有了点精神。一枚西红柿令我动容,令我心潮激荡,这哪是一枚西红柿,简直是一剂灵丹圣药,此时此刻它是多么弥足珍贵啊!


  郑先生站起身说:“咱们赶路吧。”我说:“好,你们爷儿仨上山,我下山。”郑先生坚定地说:“不,咱们都下山。”我惊愕地问:“你们爷儿仨不是要上山顶观光吗?”郑先生含笑地说:“不上山顶了,我们爷儿仨同您老一起下山。”此时我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他们爷儿仨要专程护送我下山啊!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的力量。


  我已身不由己,别说走路,站都站不稳。郑先生和他儿媳妇搀扶着我,他儿子则背着沉重的行囊,我们四人缓慢、谨慎地向山下走去。


  烈日灼人,晒得我们难受。郑先生虽老当益壮,但已是六十四岁高龄的人了,我的身体重心几乎依附在郑先生的身上,累得他浑身是汗。他儿子虽身强体壮,也走得大汗淋漓。郑先生儿媳妇是刚结婚不久的少妇,体形高挑,皮肤白皙,为了搀扶我,她索性把带有卡通图案的遮阳伞折叠起来放入行囊,任凭炽烈的阳光袭击她的身体,也毫不顾及,晒得脸膛赤红,让我不忍看下去。


  郑先生父子三人,为救助我受苦受累受罪,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间,怎能忍心这样下去?实在不好意思,我难为情地向他们请求说:“看你们累成这样,还是让我自己走吧。”郑先生深情地笑着安慰我说:“不行,您老人家就别多心了,放心吧,放心好了!我们一定把您老人家送到山下,找到你们的旅游团。”走着走着,向下一看,宛如一条银灰色的缎带,系在山的腰间。这就是下山的环山公路,看来又有了一点希望。


  下到公路上,由于体力不支,我一屁股坐在路旁的石礅上。郑先生惊恐地把我拉起来,说:“这儿危险!”我一看,可不是吗?下面是数丈深的悬崖。


  在公路旁稍微休息片刻,郑先生打个手势,向山下一指,吩咐他儿子、儿媳妇说:“你俩到山下找辆车,把老人家接送到他们山下的集合点。”于是二人不顾酷暑炎热和劳累,匆匆地沿着公路向山下走去。我和郑先生在此等候。


  郑先生关切地问:“您老人家年庚多大?”我回答说:“古稀有余七十七岁了。”他说:“年纪这么大出门该有人监护。”我说:“有,我老伴和儿媳妇陪我来的。但由于过于自信,摆脱了她们的监护,单独登上了山顶,未想到返回迷路了;又因疏忽大意没有带手机,也未记她们的电话号码,就失去了联系。”郑先生感慨地说:“出门在外,可马虎不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等了一段时间后,郑先生有些心急,就给他儿子打电话,询问他们找到车没有。郑先生身体虽然很硬朗,但是眼睛昏花得厉害,看不清手机号码,按了半天也按不准,后来好歹算打通了。他儿子在电话里高兴地说:“爸爸,我俩找到警察了;警察说旅游团已报警了,他们正在搜寻!警察还说找车去接老人。”听到这一喜讯,我和郑先生心情好极了,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苦寻久等


  约定集合的时间已过,就差我一位未到,旅游团的人们左等我不回右等也不回,大家都很着急,猜测着我可能是走错路了,或者是我体力不佳走不动了……


  果然被他们言中了。带队的李先生和周导游商量后,决定上山去找,还有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主动请缨上山找我。


  他们三人风风火火、急急忙忙、连跑带颠儿地再次登山,直到山顶也未见到我的身影,无奈只好失望而归。


  他们三人气喘吁吁、汗流不止,累得筋疲力尽。周导游瘫软地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木然呆滞地望着旅游团的人们,说不出一句话来,谁问也不吭声。带队李先生从山上下来时,跌跌撞撞,两脚拌蒜,险些摔倒。他那慈祥善良、年逾花甲的老母亲,看见儿子累成这般模样,能不心痛吗?母亲带着爱抚的目光让儿子喝几口矿泉水,以示慰藉。李先生聪颖活泼的小儿子拉着奶奶的手,眼泪汪汪地望着疲惫不堪的爸爸。青年大学生的母亲心疼地问:“儿啊,你咋样?”小伙子一拍胸脯说:“没问题,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老爷子。”旅游团的人们也都向上山寻找的三人投去抚慰的目光。


  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人们还没有吃午餐,大家都饿了,带队李先生对大家说:“不找到老爷子,我们不能先吃饭。”

 

报警求助


  上山没有找到我,大家着急万分,捶胸顿足,急不可待。有人提议说,还是报警吧,求助警察帮着寻找。


  崂山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巡警,兵分两路上山搜寻。


  郑先生儿子、儿媳妇正巧遇上上山搜救的巡警。他们俩向巡警一报告,巡警说这正是我们要找的那位老人。于是,巡警临时借一辆乳白色面包车开往救助地。


  郑先生父子三人把我搀扶到车上,让我坐好。此时此刻,我心绪不宁,五味杂陈,不知所措。我一再询问郑先生的家庭住址、姓名和电话号码,他婉然拒绝说:“您老人家不必多心,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的。”


  车开动了,我双手合十向郑先生父子三人拜谢告辞了。我默想着,我们当今社会还是善良的人多啊!我感叹这里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车到了旅游团的集合点,一下车七名警察就围了上来,其中还有一位挎着相机的记者,询问我的身体怎样,以及事发的大概经过。旅游团旅伴们蜂拥而至,由担心变成放心,大家笑逐颜开,亲切地向我问候。有的旅伴怕伤害我的自尊心,叫大家别问了,说“老爷子回来就好”。

 

自咎己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地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人类。崂山之美,令我陶醉,游崂山是一次美的享受。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它却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遗憾,我将其总结为“五不该”和“四大歉疚”。


  先说五不该。


  一不该藐视大自然。我认为崂山海拔只有一千一百多米,不算太高,我登上山顶,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常人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大自然的威力是不可抗拒的。


  二不该过于自信。我当时上山时心里虽犯些嘀咕,但自信心却占了上风,认为从哪儿上山再从哪儿下山不会错,结果下山迷路,遭遇险情。如果不是上苍垂怜我,这可能是一场大祸,说不定会赔上自己的性命。如果我真出事了,在这次事故中受伤或死亡,旅游团的组织者、我随行的两位亲人,在法律上、在心灵上的煎熬,可能让他们终生难安。可是上苍怜惜我,竟然没有让我出什么意外,这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我最终平安归来,虽然一路上遭了不少罪、受了不少苦,但让我为自己擅自离队付出些代价,给自己些教训,这绝对是应该的。


  三不该自不量力。我已是古稀高龄,却一心要登崂山山顶,认为机会难得,也不枉来崂山一次。可是在下山时已力不从心,寸步难行,险些丧命,幸亏遇上郑先生父子三人无私相助,才没有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四不该离群独往。我由于登顶心切,脱离了旅游团这个温暖祥和的群体,脱离了家人的监护,成了失群孤雁、涸辙之鲋,处于孤军无援的境地。


  五不该粗心大意。忘带手机,也未记旅游团人员的号码,因此失联,急得旅伴们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我吃苦受罪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一点不冤,可牵累旅游团那么多人和郑先生父子三人,让他们为我担惊受怕,忍饥挨饿,受苦受累,耽误行程,我实在于心不忍,忐忑不安,四大歉疚一直萦绕心头。


  一大歉疚是:对好心人郑先生父子三人的相扶相助,没有报答的机会。因为郑先生不肯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若想再相见也只是梦想而已。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至今也不知该如何表达。当我陷入困境,举步维艰,欲求无助,大旱望云霓的关键时刻,郑先生父子三人从山下而来。为了救助我,他们放弃了上山顶观光,护送我下山。他们就是及时雨,他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对他们这种恩深情重的无私救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现赋小诗一首,以谢郑先生父子三人:


  右边峭壁左悬崖,路陡坡险石阶滑;老翁落难险峻处,藉问苍山何义侠?天不绝人有机缘,幸遇游客郑一家;舍弃登顶观景致,三人护吾至山下。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助人为乐的友善举动,让我余生感激不尽。在我心里,他们是一副可以给我依靠嚎哭的肩膀,是一口我放心把内心的痛苦往里面倾注的井,是一个令我热情高涨的热浪,是一双把我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来的手。如果郑先生父子三人能看到这篇文字,请一定要联系我,我要送他们一件纪念品,它是一枚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纪念砖。在我心目中,它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我要借此感谢在危难之际给我带来光明和希望的郑先生父子三人。


  二大歉疚是:对不起不怕苦、不怕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再次登山寻找我的李先生、周导游,还有那位青年大学生。他们未经歇息两次登山,实属不易,让我感动不已,愧疚不已。


  三大歉疚是:对不起旅游团的二十多位旅伴。因为我的迟迟未归,害得大家久等、守候,内心煎熬可想而知。旅游团里我是最年长者,他们对我关爱有加,礼让有余,乘车让我坐在前边,徒步让我走在前边,参观让我站在前边,让我感到像在家里一样。由于我的自私行为,致使大家久等,且风吹日晒,忍饥挨饿,少游览了一个富有情趣的景点。尽管如此,大家都没有抱怨声,仍待我亲切如初,热情可掬,这让我心中怎能不充满愧疚和自责?我也对不起与我同行的老伴儿和儿媳妇。我为了登顶,脱离了她们的监护,让她们担心和自责,认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继而影响了其他旅伴的行程。在久等我未归时,老伴儿和儿媳妇心急如焚,精神压力很大,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伴儿无可奈何地向领队李先生请求说:“咱们不要再等了,走吧!”李先生说:“那怎么行呢?”当我归团时老伴儿责备了我一顿:“你都多大岁数了,是年轻小伙子啊?逞什么能、上什么山顶啊!你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让大家都等你,太自私了!”我儿媳妇则表情木然,一言不发,我知道她们心里很委屈。


  这件事发生后的一段时期,我知道我的人生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因为我的心中满是感激。我感激郑先生父子三人,我感激与我同行的旅伴们,我也感激上苍的疼惜。因为这件事可以有太多可能的悲惨结局,却以最吉祥、最喜庆的结果出现,这当然是众人和上苍对我的厚爱。我既已远祸,在此表达对救助我、帮助我的人的感激之情和忏悔之意,以赎我在这件事中所犯下的无组织无纪律、擅自脱团的罪过,这自是理所当然的。



李有志


留言列表
发表评论
来宾的头像